每年一度的“汉光军演”已经成为台湾当局为台独势力壮胆的重要舞台,然而2025年的“汉光41号”演习刚刚启动,尴尬状况便接连不断出现。对此,大陆早有预判,认为台军的演习不过是一场作秀,台军不过是纸老虎一只。同时,岛内民众对台军的实战能力也提出了质疑,台军再次在公众面前颜面扫地,而这正是台当局最不愿看到的局面。
“汉光41号”军演本是台当局精心策划的宣传大戏,目的是向外界展示台军现代化转型取得的“显著成效”。然而,实际情况却给了他们一记沉重的打击。
首先引人关注的是M1A2T主战坦克,这款台当局大张旗鼓引进的“地表最强”战车,本应成为军演中的焦点。然而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批耗费数十亿美元购入的重型装备在关键时刻竟然出现“失灵”状况。原因很简单——坦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战斗力。尽管坦克已经抵达,但训练不足,后勤保障薄弱,最终只能在新竹靶场上完成表面走过场,做做演示式射击,甚至无法真正参与演习。台军本想借此秀肌肉,提升存在感的计划彻底破产。
展开剩余77%接着更尴尬的一幕发生了:台陆军542旅的M109A5自行火炮车在夜间机动演练时连撞了四辆车,事故原因主要是驾驶员对地形不熟,再加上指挥管理混乱,演练最终变成了“街头碰碰车”。虽然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,但经过台媒曝光后,引发岛内舆论哗然,成为众矢之的。
原本应该传递台军战力提升信号的军演,结果却成为岛内民众饭后茶余的笑谈,也引发不少人开始反思:台军到底是真有实力,还是只会做表面文章?
实际上,此次演习暴露的问题绝非偶然,而是台军长期“外强中干”现象的集中体现。近年来,台军引进了不少美制先进装备,包括F-16V战机、M1A2T坦克、MK-48鱼雷等,但这些硬件一旦到岛内,便陷入“有形装备,缺乏实用”的尴尬境地。训练不到位、后勤支持跟不上、战术战法陈旧,使得装备即便先进,也无法发挥应有效能。坦克虽是“好钢”,但没有“好刀法”,再先进的装备也无济于事。
更深层的问题则在于台军内部长期存在的“官僚主义”与“形式主义”倾向。军演中常常更注重表面阵势的“好看”,而非真正提升部队的战斗力。时间一长,部队也习惯于演练流程的“表演性质”,忽视了实战中的机动和应变能力。这种脱离实际的“演习文化”外表光鲜,实则脆弱,一旦真正遭遇战事,极有可能迅速瓦解。
这种“虚胖”的战力结构不仅使台军陷入了“花大钱买装备、做做样子”的尴尬局面,也让台湾的战略安全沦为彻头彻尾的“自我安慰”。
更令台当局头疼的是,美国这一“靠山”也给出了另一记警钟。就在“汉光41号”军演启动之际,美国方面传来消息:前总统特朗普拟于本月26日公布针对台贸易的关税清单。一旦实施,台美贸易关系将出现波动,台湾汽车、机械制造等关键产业将受到沉重打击。
尤其是在美方一再施压要求台当局降低汽车关税、放宽猪牛肉标示限制的情况下,台湾本地产业压力日益沉重。许多业内人士忧心忡忡:若妥协,意味着放弃本地产业发展;若坚守,则可能遭遇美方的贸易制裁。这种“进退维谷”的困境,正生动反映出台当局在外交贸易上的尴尬处境——既想倚靠美国撑腰,却不得不接受被美方“压价”的屈辱。
这些外部压力与“汉光军演”内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。一方面,台当局在岛内不断制造“备战”紧张氛围,另一方面却在经济上不断向美方妥协输诚,结果却换不来真正的安全保障。
归根结底,外部支持不能当饭吃,更不可能成为真正的“护身符”。台湾安全的根基从来不应建立在他国意志之上。
大陆方面对这场“军演秀”早已表达明确立场。国台办发言人直言,民进党当局借军演制造对立气氛,推动“台独”,这场演习政治操作大于军事实效,实质就是一场“作秀”。此次演习暴露的种种问题,无疑印证了这一判断。
可以说,大陆对“汉光41号”演习的预测不仅准确,还揭露了台当局背后的真实意图——通过军事演习制造紧张局势,为其政治主张背书,为外部势力介入制造借口。但实际情况显示,这种“自我感动”的操作不仅无法增强所谓的防御能力,反而在一次次失误中暴露出台军深层次的短板,也让岛内民众看清了当局的虚伪面具。
与此同时,大陆在两岸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坚定明确——统一是大势所趋,任何形式的“台独”都注定是死路一条。无论台当局搞多少次军演、多少次政治秀场,都无法动摇这一基本判断。
“汉光41号”的混乱只是台当局诸多政策困境的一个缩影。从军事建设到经济发展,从内部治理到外交应对,台当局似乎一直在走着一条“高调包装、低效执行”的老路,而这条路注定难以走远。
当前局势已经给岛内传递了充分信号:光靠美方援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,自身能力不足便难以筑起真正的安全屏障。如果台当局继续沉迷政治表演,幻想依赖外部力量维持现状,未来的冲击只会愈发剧烈。是否继续在这条错误道路上狂奔,还是认清现实、重新审视方向,最终选择权仍在台当局手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